DETAIL
发布时间:2025年09月05日
案例详情
小李是一位年轻的上班族,日常消费支出较大,手头时常紧张。某天,他在浏览网页时看到一则极具诱惑的互联网贷款广告,宣称“额度高、利息低、无抵押、秒到账”。小李心动不已,便按照广告提示下载了一款贷款APP。注册过程中,APP要求他填写大量个人信息,包括身份证号、银行卡号、工作单位、家庭住址,甚至通讯录信息,小李虽有疑虑,但为了快速拿到贷款还是一一填写。
申请提交后不久,小李便收到通知,显示他的贷款申请已通过,可获得5万元额度。然而,当他准备提现时,却发现无法操作,客服告知他需要先缴纳2000元“手续费”和1000元“保证金”,缴纳后即可马上提现,且这些费用会在后续还款中抵扣。小李想着5万元马上就能到账,便向指定账户转账。
转账后,提现依旧未成功,客服又称小李的银行卡号填写错误,资金已被冻结,需要再转5000元“解冻费”。小李这才意识到可能被骗,立即前往银行查询自己的银行卡状态,发现并无异常,再联系客服时,对方已失联,APP也无法登录。小李不仅没拿到贷款,还损失了8000元,更让他担忧的是,个人信息已被泄露,后续可能面临更多麻烦。
案例解析
在这个案例中,不良贷款平台主要运用了以下手段实施诈骗:
1.虚假宣传:以“额度高、利息低、无抵押、秒到账”等虚假承诺吸引小李,让他忽视潜在风险,产生贷款冲动。此类夸张宣传与实际贷款条件严重不符,目的就是诱导消费者上钩。
2.骗取费用:在小李申请贷款过程中,以“手续费”“保证金”“解冻费”等各种名目要求他转账,这些都是诈骗的惯用手段。正规金融机构不会在贷款发放前收取任何费用,一旦要求先付费,基本可判定为诈骗。
3.信息泄露风险:在注册环节,APP诱导小李提供大量个人敏感信息,这些信息极有可能被平台非法收集并出售给其他不法分子,导致小李及其亲友遭受电话骚扰、诈骗等风险。个人信息泄露不仅会影响生活安宁,还可能带来更多经济损失和法律风险。
风险提示
1.选择正规金融机构:办理贷款务必通过持牌正规金融机构。我行拥有合法合规的金融牌照,贷款流程严格遵循监管要求,能保障您的权益。避免选择无资质的互联网贷款平台,可通过金融监管部门官方网站查询机构资质,确认其合法性。
2.谨慎对待广告宣传:对“低息”“免息”“无抵押快速放款”等过于诱人的贷款广告保持高度警惕。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,这类宣传往往隐藏着高息、高额手续费等陷阱。实际贷款成本要综合多方面因素考量,不要被表面的低息所迷惑。
3.保护个人信息安全:切勿随意在不明来历的贷款APP或网站上填写个人敏感信息,如身份证号、银行卡号、密码、验证码、通讯录等。正规金融机构在贷款申请过程中收集信息时,会明确告知用途和保密措施。如发现个人信息有被泄露风险,应立即联系相关机构采取措施。
4.勿轻信提前缴费要求:正规金融机构在发放贷款前不会要求借款人缴纳任何费用。如果有平台以各种理由让您提前转账,如“手续费”“保证金”“验证还款能力资金”等,一定是诈骗,坚决不要转账,以免造成财产损失。
5.了解借款合同条款:签订贷款合同前,务必仔细阅读合同条款,明确借款金额、利率、还款方式、还款期限、违约责任等重要内容。对合同中模糊不清或不合理的条款,要及时向金融机构咨询,确保自身权益得到保障。不签署内容不明的合同,避免陷入不必要的法律纠纷。
如果您在贷款过程中遇到任何可疑情况或遭受损失,请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,并联系嵩明沪农商村镇银行监督电话:0871-67921236,我们将全力协助您维护自身权益。
服务热线:4009962999
请使用Chrome88或IE10及以上版本浏览器访问本网站。